第一卷膠卷底片於1884年誕生,緊接著1888 年推出了一款盒式的手持相機,喬治·伊士曼(George Eastman)為他的產品取了一個品牌名稱「柯達(Kodak)」。
約二、三十年後,其他的相機廠牌也紛紛崛起,像是歐洲的AGFA、日本的富士軟片(Fuji)、Canon、Nikon、Pantax等。當時競爭激烈,相機功能、款式不斷推陳出新,亦是這時期留下來的底片相機,成為許多人的掌上玩物。
說到旁軸相機,Canon的Canonet G-III QL17 有「東方萊卡」的稱號 ,是最具代表性的相機之一。Canon Canonet G-III QL17是使用黃斑疊影對焦,並擁有自動感光功能。只要裝上電池,就能使用相機的測光功能,不需要購買測光表。 此外,機械式相機的好處就是不需要電池也能拍照,遇上電池突然沒電的狀況也能繼續享受攝影。
所謂黃斑疊影對焦,簡單來說就是將觀景窗內的兩個疊影重和。也因為 Canon Canonet G-III QL17沒有自動對焦的功能,在街拍時較適合拍攝靜態的物體,若是拍攝行走中的路人或街貓,將會較難對焦。在觀景窗右側看見的黃色條狀區塊,顯示為光圈數值,只要開啟快門先決模式,相機偵測感光不足或曝光過度,都會鎖死快門,此功能對底片機新手非常友善。
當按下快門的瞬間,影像就無法再被改變,這是底片機的壞處,也是它的好處。當使用底片機,每次快門都變得珍貴,拍攝時將更加專注於觀景窗內的一草一木,會靜下心觀察當下的天光、雲飄移的軌跡,這種彷彿讓時間慢下來的攝影方式是一種享受。 Canon Canonet G-III QL17 / Potsdam Kino ISO 100
這次使用Potsdam Kino ISO 100 的黑白底片,在一般室外光線下,呈現黑白對比強烈的電影效果。 Canon Canonet G-III QL17 / Potsdam Kino ISO 100
即使使用同一捲底片,在室內拍攝,效果就相對柔和。這是第一次使用黑白底片,一開始害怕拍攝失敗,最後非常滿意成品。拍底片就是不要害怕,相機和底片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! Canon Canonet G-III QL17 / Potsdam Kino ISO 100
使用底片拍攝,不像數位相機可以當下確認畫面,確認顏色準確度,光線是否與肉眼觀察一致。底片捕捉的是像記憶般的畫面,大腦會模糊花瓣的顏色是哪種黃,不清楚那一天是天晴或下雨,但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這段回憶中的心情、感受,也就是收藏在底片中的記憶。
Nikon tw20是一台會自動捲片的傻瓜相機,閃光燈是自動感光。只要輕撥相機前的鏡頭蓋,鏡頭就會自動推出。 Nikon tw20是Nikon公司生產的第一台含防紅眼功能相機,原理是使用閃光拍攝人像時,先給瞳孔打一個較微弱的閃光,讓瞳孔縮小,再打一個拍攝用的大閃光,此時,因瞳孔能反射紅光的範圍已縮小,而降低紅眼機率。
剛開始體驗街拍,可以先嘗試使用全自動的底片相機,在不需要自己調整光圈、快門的情況下,能更自如的攝影。
底片對畫面高光的部分掌握比多數的數位相機準確, 而數位相機較能捕捉陰影區的細節。在數位相機上,拍攝對比較高的畫面,天空經常呈現白色;而底片機總是能同時捕捉淺淺的天空藍,和陰影的區域。 Nikon tw20 / FUJIFILM C200
上面這張照片,計程車身上灑滿樹葉的影子,而且影子的深淺變化層次清楚。若以數位相機拍攝,可能會因為感光被計程車黑色的部位平衡掉,而造成光影變化不明顯的狀況。 Nikon tw20 / FUJIFILM C200
每一台底片相機都是至少二十年前的產物,機械式相機甚至有更久的歷史,這些相機被保存並流傳至今,再輾轉來到我們手中。這台RICOH RZ-800是到日本旅行時,於一間郊區的相館看見的,也不曉得我聽不聽得懂日文,稍稍貓背的老闆推著眼鏡,熱情向我解說相機有變焦、閃光功能,還可以在相片右下角打上日付。
使用底片相機攝影,需要先挑選底片、耐心拍攝每張照片、整卷膠捲用盡後送去沖洗、等待沖洗、掃描才能收到影像,也因為投入心力,讓每張照片都彌足珍貴,並更深刻記憶每張相片拍攝時的回憶。 RICOH RZ-800 / FUJIFILM 業務100
RICOH RZ-800 / FUJIFILM 業務100
在另一間舊舊的相館,看見架上的富士業務 100底片,因為過期的緣故,一卷只要100日圓。起初業務100底片,是為供政府人員業務紀錄使用而大量生產,至今有許多人喜愛他拍攝出來,畫面對比較小、清淡的效果。可惜此款底片已經停產,想嘗試的人只能到相館找找,碰碰運氣了。
到了一個新的所在,有人透過行腳;有人透過美食來認識當地,提著相機,我們能藉由街拍時的觀察,與這個城市結識。
《Street Photography》
作者:Charly Jhan
使用:精裝寫真本
透過黑白攝影捕捉城市中的光影,殘影的動態效果體現城市的快節奏與躁動
欣賞 《Street Photography》
做看看寫真本
《Waison Lee》
作者:Waison Lee
使用: 大映畫本
透過黑白攝影捕捉城市中的光影,殘影的動態效果體現城市的快節奏與躁動
《印度.不思議》
作者:Diane
使用:經典布幀本
許多人想像中的印度是混沌、多元、神秘的,這麼多猜測,不如親身上路見識
《古巴明信片》
作者:Max Chen
使用:明信片
將自己的異國攝影做成明信片,留給自己、也寄給朋友獨一無二的紀念
《2020明信片》
作者:吳信獎
使用:明信片
對日常用心觀察,孰悉的街區也可以有一片風景